高科技加盟反恐怖斗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07日 16:51 北京晚报

  发生在美国恐怖袭击的余波继续震撼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重复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挫败恐怖主义?显然,肯定会采取政治和军事措施。但是,技术措施也需要考虑,高科技不一定能从根源上完全消灭恐怖主义,但只要充分开发利用它,就可以起到遏制和震慑恐怖主义的作用。

  通信监听技术

  拦截恐怖分子通信的能力始终是执法和情报机构的重要手段。因特网的出现,电子邮件的使用,即时信息服务和其他服务为所有的人开辟了广阔的信息渠道,包括恐怖分子。美国联邦调查局想尽办法,希望保证自己能够用类似电话窃听的办法监督因特网通信。去年一种称为“Carnivore”的系统研制成功的消息传出时,立即引起轰动。使用这个系统时,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因特网服务商(ISP)所在地安装一台特殊的计算机。这个装置对通过因特网服务商的数据进行监督,寻找受监督主体接发的通信。当它看到这类通信时,它可以自动记录,也可以进行全面拦截,保存所有通信内容。

  编码加密技术

  这是一种与“Carnivore”技术对立的技术。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就足以用无法破译的密码为信息加密。这意味着试图监督恐怖嫌疑犯网上通信的官员也许除了莫名其妙的胡言乱语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使用最广泛的网上密码系统依靠的是公开密码加密技术。用户对外分发公开密码,其他用户可以用它来向该用户传送信息,而这些信息只有用该用户的私人密码才能破译。专家官员很久以来就提倡对这种软件加以管理,从而能够通过某些“活门”解读罪犯已经加密的电子邮件或文件。批评者认为这会侵犯个人隐私。

  面部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利用人类自身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定的一种技术,如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技术等。世界上某两个人指纹相同的概率极为微小,而两个人的长相一模一样的情况也几乎没有,因此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标识。面貌特征识别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生物识别技术。有人提倡使用这种方法对机场休息室进行扫描,并对照数据库中可疑的恐怖分子检查乘客的外表形象。总之,这种方法潜力巨大,但是可能导致对全部公开空间的广泛监督。

  指纹识别技术

  美国一些安全专家认为指纹识别扫描机可以首先在机场安装,因为执法部门已经有一个罪犯指纹数据库。此外,面对恐怖枪击案,美国的一些专家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将所有的枪支都登记,并在每支枪的扳机上都装上指纹识别装置,该装置只确认枪主的指纹,任何其他的人由于没有与枪主一样的指纹而无法使用枪支。这样,一旦发生枪击案还可以排除他人盗用枪支的可能,因为只有枪主才能扣动枪上的扳机,这对于恐怖分子尤其具有威慑作用,因为他们最怕完全暴露个人确切身份。

  搜寻探测技术

  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之后,机场安全一直是美国有关当局和民航界关注的问题。美国有400多个民用机场,加强安全、堵塞漏洞的工作千头万绪,一些可望增强机场安全的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除了生物识别技术,行李检查和登机检查的新技术被认为最有应用潜力。

  在行李检查方面,美国近年把注意力放在爆炸物上,今后将更加注意有可能被用来劫机的危险物品,比如用伽马射线检查X光不能识别的物件,或用计算机化X光断层照相术形成三维图像。为了加强目前机场使用的金属检查安全门的功能,美国正在考虑使用“离子捕捉移动光谱测定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扫描微量爆炸物和毒品。一旦这种系统投入使用,旅客将要在安全门下滞留10秒钟接受检查。

  另外,可以透过衣服发现武器的X光装置现在已经面世。它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探测器。另外,一种能够偷偷在正在研制远处透过衣服扫描的系统。一些专家指出,这些科技产品具有威慑作用并可以减少人为错误。

  机器人技术

  发现可疑物品及炸弹,如何安全及时排除险情是让不少专家头疼的事。目前以色列、美国和英国的军队和警察部队已陆续使用一种专门的拆弹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约一米高,利用履带行走。有了它,拆弹专家不必再冒生命危险接近爆炸物,他们只需在百米开外甚至更远的安全地点,利用先进的远距离遥感技术操纵这种机器人。机器人头部带有摄像头,专家在远处根据机器人拍摄的现场情况,遥控机器人的手臂拆除炸弹的引信。这种做法大大避免了拆弹人员的伤亡。

  新型激光武器

  在发现了恐怖主义分子的时候,就要予以迎头痛击,但对于在城市中作战的反恐怖部队来说,尽可能地减少对街区、建筑以及车辆和飞机的破坏,保证不误伤人质或无辜群众乃是当务之急,一种能够使人昏迷但不会给人带来永久伤害的激光武器令不少反恐怖特种部队感兴趣。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科技公司正在研制这种武器,这种武器能够通过激光束发射电荷,使100米以内的人暂时丧失能力。据悉,这种武器击中人时,会使人的肌肉暂时麻痹。如果击中汽车或装甲车,可能会使车上的电子设备失灵,而不会使车中人质受伤。

  电子对抗技术

  当恐怖分子逃到野外时,清剿他们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恐怖主义分子往往可以集中较多的人,以灵活的组织方式和神出鬼没的行踪对付军队,搞清它们的方位,扰乱他们之间的联系将大大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减少伤亡。在第二次车臣军事行动中,俄军电子战部队的装备就发挥了重大作用。电子干扰部队配备了新型侦察和大功率电子干扰设备。它们可以自动、适时确定电波源,并将其用于侦察目标和为炮兵指示攻击目标,这大大提高了对敌人进行火力攻击的命中率。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山区,移动式无线电导航和无线电干扰系统“弩—М”均可准确提供战斗阵地和匪徒集结的位置,并在准备和进行战斗的过程中对匪徒的行踪进行跟踪。匪徒各指挥系统之间之所以陷入了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军先进的电子设备和信息库进行的干扰所致。谁掌握了信息,谁能可靠地破坏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并能确保自己一方的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正常运转,谁就能在野外反恐怖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新华社记者杨骏)

.

.

我眼中的美军“网络中心战”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11日 14:21 解放军报

  王保存、王美玉、史延胜/文

  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其间参观了美军的所有高级军事院校,并应邀到其中四所院校讲学,与美国军事专家就“网络中心战”进行了座谈。

  亲历网络时代的便捷

  美国是一个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出行非常方便。今年年初,我应邀到美国海军军事学院讲学的行程就说明了这一点。校方在因特网上用电子邮件告知我,他们已通过美国航空信息网为我预定了电子机票(e-ticket)。我到华盛顿里根机场拿到电子机票后,飞行一个多小时到达纽波特。出机场后,我乘上校方为我预定的旅馆的班车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并在旅馆门口见到了校方的接待人员,整个行程不到两小时。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是美海军的最高学府,是“网络中心战”的诞生地。最早提出“网络中心战”概念的该院院长塞布鲁斯基海军中将,在我讲课前,与我就“网络中心战”和新军事革命等问题交谈达1个半小时。讲课后,我又与该学院的教官和学员专门讨论了“网络中心战”,对这一新作战样式的定义、关键要素和主要作战优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网络中心战”之内涵

  “网络中心战”是指,将军队的所有侦察探测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组成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网络体系,各级作战人员利用该网络体系了解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的作战样式。该网络体系由“无缝隙”连接的三个网络组成,即探测网络、交战网络和通信网络。把所有战略、战役和战术级探测器材联为一体的探测网络,能迅速提供“战场空间态势图”;交战网络又称打击网络,连接各主要武器系统;通信网络对前两者起支撑作用,是它们的神经中枢。通过战场各作战单元的网络化,可加速信息的快速流动和使用,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队共享战场信息,把信息优势变为作战行动优势,从而协调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效能。

  “网络中心战”四大关键要素

  美军认为,信息时代的军队是一个互连互通的网络化实体。军队的网络化能生成新的战斗力,是战斗力的新增长点,是实施“网络中心战”的物质基础。“ 网络中心战”的关键要素有四个:

  “信息结构”即使各传感器联网的系统,这是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基本条件,其表现形式是完备的天基、陆基、海基、空基信息系统,而遂行的主要职能则是数据融合和信息管理;

  “作战空间感知”“信息结构”的建立能大大提高部队的作战空间感知能力,使各部队能同时了解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使作战任务、行动、地形变得“透明”;

  “实时协同动作”有了共同的“空间感知能力”,不仅能使指挥官采用适应性很强的新指挥控制方式,加快作战节奏,使己方的作战行动总比敌方快半拍到一拍,使己方总处于主动、敌方总陷于被动,而且也可使各部队自觉自愿地执行作战命令,自觉地采取作战行动,真正使部队成为“自我协同部队”;

  “最终效果”上面三项关键要素导致的最后结果是作战节奏加快,反应能力加强,作战风险降低,作战代价(主要指伤亡)减少,作战效能提高。

  “网络中心战”影响深远

  美军认为实施“网络中心战”,将产生三个十分引人注目的作战优势。

  使分散配置的部队发挥整体优势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部队的通信、机动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必须把作战和作战保障部队部署在敌军和要保卫的目标附近。结果分散配置的部队易处于弱势,无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还使部队很难在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和得到充分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实施快速、远距离机动。但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由于传感器作用距离和武器射程的增加,快速传输信息能力的增强,部队作战效能的发挥将不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战场上为了达成集中战斗力的效果,将不必再集中部队,“集中兵力” 的内涵将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将降低作战风险。由于集中战斗力的内涵由集中部队让位于集中火力与信息,从而减少作战风险,不会再有“高价值目标”出现在敌人面前。其次,将减少后勤负担。部队不再频繁运动后勤,不仅会减少伤亡,减少卫生勤务工作量,油料、弹药等物资的运输和补给量也会大大减轻。最后,将使配置在不同地点的兵力兵器,在不运动的情况下,就可同时攻击多个不同目标,从而发挥更大作战效能,取得最大作战效果。

  使战场情况一目了然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部队之所以战斗力强,是因为它耳聪目明,信息灵通,对战场情况了如指掌,对指挥官的意图一清二楚。这样的部队能实施“自我协同行动”,自觉与其他部队配合;能在留下活动痕迹很少的情况下,实施作战行动;能在上级指挥官总意图的指导下,有效地遂行独立作战。

  使各作战平台连为一体作战空间的各作战单元用网络连为一体后,分散配置的兵力兵器既能更有效地协调行动,也能为适应新的战场情况很快地转换作战行动样式。使各作战单元连为一体的基本条件是,建立坚固耐用、性能良好的信息基础结构。这一结构能使战场上的所有作战单元,得到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把各作战单元连为一体的连接分为两类:一类是连接各“作战实体”的“硬连接”;另一类是连接各“作战机制”和“作战程序”的“软连接”。“软连接”的好坏既是影响部队协调行动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兵力兵器战斗力系数升降和战斗力能否得到倍增的关键。但无论是“硬连接”还是“软连接”,都不一定是连接得越紧密越好,而是要适当,其标准是能使部队发挥最大作战效能。

  背景资料:“网络中心战”、“网络战”及“平台中心战”的区别

  美军认为,“网络战”是在有限的作战指挥空间(指挥所、司令部或办公室)内,以进攻性行为夺取和达成信息优势,从而影响、破坏敌方的信息站、信息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站的作战样式。基本战法包括:计算机网络攻击、输送计算机病毒和破坏性“黑客”行为等。美军的“网络战”与“网络中心战”有本质的区别。“网络战”是信息条件下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基本工具、以网络攻击与防护为基本手段的一种全新的特殊作战样式,而且主要是针对指挥领域的作战。“网络战”是在看不见的战场上的较量,具有平时和战时一体化的特点,不仅战时是配合战场作战的重要作战手段,在平时也可能独立实施并可随时发动攻击。

  “平台中心战”是针对“网络中心战”而言的,即作战行动主要围绕武器平台进行,由各作战平台自身的探测器获得战场信息,然后提供给武器平台进行作战。不仅上下级之间的战场信息交流少而慢,而且平台之间信息共享也非常有限,使得作战中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这一过程需要指挥员自上而下地进行协调,整个作战过程无法真正联贯,造成了战斗力和时间的浪费,相比较而言作战效能较低。

  由此可见,“网络中心战”尽管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但不是实施针对计算机网络的作战,而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和基础,使整个战场、各种部队、各个武器平台形成有机的整体,以利于提高整体作战效能。所以,“网络中心战”作为信息条件下的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在本质上仍然是一般意义上的战场作战,而不是特定含义上的“网络战”,但与“平台中心战”相比,实现了上下左右作战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联合作战,提高了整体作战效能。